网上有关“居家隔离的心里反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居家隔离的心里反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居家隔离易现的16个心理反应、6个问题和6种解决方法:
居家隔离,每个人多多少少的都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反应,没错,不是症状也不是问题,而是反应。
居家隔离的家庭成员容易出现16个心理反应,以及由此会带来哪6种问题?又有哪些解决办法呢;?
一、隔离在家,容易出现的16种心理反应
1、失眠。
疫情期间,我们会随时关注疫情的各种信息,所以会紧张、焦虑、心烦。就算以前没有睡不好的这种情况,但在疫情期间,人的情绪起伏比较大,所以就会失眠。
2、情绪起伏大。
我们会因为疫情的好消息而觉得特别高兴,也会因为坏消息感到失落,所以情绪起伏也会非常大。
3、莫名的想哭。
物业管理部门的努力,社区政府人员的辛劳,志愿者们的奉献,医护人员的尽心尽力,家人在一起共渡的疫情的伴护等等这些点点滴滴都会让人想哭。
4、感到恐惧。
现在至少新闻上还没有正式的告诉我们说,有特效治疗的药物出现,全要靠自己的免疫力。所以我们就会设想各种的可能性,甚至,看到不好的报道会联想到自己,恐惧感就产生了。
5、易怒。
当我们看到有一些人不守规矩,胡搅蛮缠,自私自利就会非常的愤怒,是很正常的。
6、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就是一些你自己明明不想这样,但是又控制不了,就这么去做了,做完了之后心里更加的烦躁。
想把手机放下,可是还是睡不着,就打开再看群里的各种信息。明知道这些行为不能再这样持续下去了,但是自己控制不了,可是这么做了之后,就越发的自责,越发的慌乱。
7、兴趣丧失
开始被隔离在家,还打打游戏什么的,现在好像觉得这个游戏也没意思了,以前挺喜欢唱歌的,现在也不感兴趣了,就是会出现一种好像马上要抑郁了,感觉到各种兴趣都在丧失,在降低。
8、注意力无法集中
刚开始听说隔离这么多天,在家心里挺高兴的,觉得好多没看的书终于可以看了,以前攒了很多的片子终于可以看了,但是发现自己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什么也干不下去。
9、担心和焦虑
担心自己的家里的老人、孩子不戴口罩,或者说亲戚朋友出门去超市买了个东西回来,觉得心里特别的担心他会不会染上病毒?会产生过多的担心和焦虑。
10、对信息过载的烦躁
有的小伙伴已经觉得我要关闭朋友圈了,看见群里发什么都烦,看见亲人朋友给他发什么都烦,看见任何消息都会觉得非常非常的烦。
11、对周遭世界的不信任感
我们的社区运营人员给大家转发一些疫情相关的官方的一些消息,来自央视新闻、人民网、丁香医生,等等,就会有小伙伴说这消息是真的假的,其实就是他对周遭的世界都开始产生不信任。
12、幻灭感
这两天不止一次地听到周围有小伙伴说这个五月实在是太魔幻了,那么魔幻这其中就是有一种幻灭感,就是确确实实是不知道。这个疫情到底什么时候能结束?觉得心里面有点绝望对吧?
那么这些心理症状我们大家,可以对照自己对照一下家人,看一看这些问题是否你也同样存在。而除了这12个心理反应,还有部分居民会出现更为严重的4种心理反应:
1、持续不断的感到悲伤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所以吉林和舒兰地区的小伙伴心里面是有很深的创伤的,甚至觉得被地域歧视了。
2、加倍的无助感
到目前为止,我们每天看到的疫情的数据,吉林地区在不断地增长。所以说我们吉林各地隔离封闭在家的小伙伴,心理上是很无助的。
3、心理退行
执着于“我的问题马上要给我解决”,好像退化到像小孩子一样,我的袜子踩脏了,你必须要把新袜子给我,必须要给我洗干净,只有小孩子才会这样。
4、严重的恐慌
由于疫情信息不断的更新,一些朋友还会出现生活不能够正常的进行,极度的恐慌。
需要强调的是,从心理学上来说, 这些都不是症状,只是一种面对灾难时间的正常心理反应,你也没有心理问题,因为它是暂时的,只是反应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些反应。
二、面对16种心理反应,家庭关系
会出现6种问题
1、家庭成员之间的恐慌会互相传染。
比方说一大早起来,有一个人突然大叫:天呐!昨天晚上这个数字涨了这么多呀!这可怎么办?疫情看着更严重了。然后家里其他人马上打开手机说,这怎么办呢?这样下去这样不行。
2、由于过度焦虑而出现的大量矛盾。
如戴不戴口罩的争执,洗不洗手洗几遍的争执,要不要出门溜达的争执,上不上班的争执,怎么出去的争执等等。
3、人际距离过近而引发的持续不断的紧张感。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人际交往的关系是这样的:
亲密距离:15cm-44cm。(只限于恋人和夫妻)
熟人距离:46cm-122cm。
社交距离:120cm-370cm。
公众距离:370cm-760cm。
有一个经典的比喻很恰当:人就像刺猬,离得远觉得冷,离得近觉得扎,过近的距离是会引发焦虑的。
孤独和独处是不好的,但能给人带来慰藉。
每个成年人都是这样,我们一方面需要亲近感,另一方面也需要距离感,我们需要一定的归属感安全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希望支持和爱,又想独立自由,有自己的空间,这两种需求看起来是截然相反的,但这两种需求其实是贯穿我们一生的。
当我们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完全依赖于父母。2岁左右我们开始尝试跟父母分开,但又不敢离父母太远。到了青春期,我们非常想离开父母,所以就出现了叛逆期。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就离开了父母和家庭,一个人踏上人生的旅程,所以我们需要跟另外一个人建立亲密关系。所以当我们长成成年人之后,我们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是不断变化的。
在疫情阶段,我们的人际距离变得没有变化了,不多元了,我们天天都跟家里人待着,时间长了我们就会焦虑,因为独处的空间被剥夺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其实都是在亲密关系和在独处的时间里慢慢完整的。
4、旧有矛盾的爆发
原本就存在的一些矛盾,由于被隔离在家,这个矛盾就被放大了。如婆媳关系、夫妻争执、教育理念等。家庭成员之间从来做不到好好倾听,沟通不到位,憋在家里之后就会更容易吵架。
5、内疚的情绪
家中责任越大的人,内疚的情绪越重。其实内疚感是特别无力的感觉,越是内疚就越做不好任何事。内疚感是心理能量层级中,内疚感是最低的能量状态。
6、中,老年人特别容易产生内疚和恐慌
相信大家在新闻里都可以知道,感染这次肺炎的大多数是中老年人,所以有些老人就会特别担心自己给家人添麻烦,与此同时也会产生“万一自己染病,家人会不会不管我?”的恐慌。所以老年人的内疚和恐慌是更多的。
三、改善家庭成员关系的6种方法。
1、要更理解家人的情绪。
人在经历一些自然灾害时,会有的一些心理创伤应激反应,是想对比较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在疫情的当下我们每个人都要了解一些,就能够更加的理解自己,也能够更加的理解家里人。
心理创伤应激反应:
①否认。
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呢?其实这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因为太害怕,所以否认危险的存在。
②愤怒。
“幸存者内疚”引发愤怒。其实我们每个人至少目前为止,都是此次疫情的“幸存者”,这是看到一些如混乱的管理、快递物资的去向等等此时,我们产生的愤怒便是由“幸存者内疚”引发出的。
③讨价还价。
面对疫情,我们突然觉得似乎什么都做不了,便会出现一些不切实际的祈祷和交换,如用xxx来换我的家人不得病等等。
④抑郁与哀伤。
因为铺天盖地的疫情消息而产生的不自信、不信任、恐惧、悲伤等,会逐渐进入一个濒临抑郁的状态,但是也有一些小伙伴他的心里自愈能力较强,所以他的抑郁和哀伤的阶段会比较短。
⑤接受。
接受了疫情、接受了居家隔离、接受了目前灾害正在发生,我们正在全力的救助和解决,这一切真的正在发生,我现在全然的接受它。
⑥重建。
最后一个阶段,我们开始重建自己的生活,重建自己的心理秩序。包括家园的重建、自己健康的重建、家庭关系的重建等等。
在灾害事件当中,对于心理创伤应激反应是有易感人群的,就是女人和老人。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社会资源比较少,对应急事件的情绪处理能力差,在家中承担照料者的角色,或原本就有心理障碍。所以,疫情期间,多多地给他们一些理解和体谅吧
2、从自己做起。
让生活正常和有序起来,该吃饭就吃饭,该睡觉就睡觉,不要把注意力全放在疫情上,生活还是要继续的。
3、尊重家人的情绪。
不要强迫家里人和你一样正常有序,不必保持家庭成员的一致性,不要在这个时候做家庭的监工和警察,尊重接受每个家人的情绪反应。你只需要做好你自己,就可以改变家人了。
4、设立家庭共同时刻
隔离期间,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设立一个家人可以一起参与的游戏,或者一起做家务、谈心等等
5、帮助家人重拾生活
帮助每个家庭成员找回生活的乐趣和目标,前提是他想,千万不要冷嘲热讽。比如说家人要现在开始减肥,或者现在起每天做100个俯卧撑在家里。他自己想这么做,你不要去嘲笑和奚落他,并且帮助他、鼓励他去完成。
6、睡前聊天
一定要注意是睡前,睡前是特别重要的一段时间,在睡前关心一下每个人今天的感受,今天你觉得怎么样?今天吃饭怎么样?身体状况怎么样?今天是不是看了很多疫情的消息?心里难不难受,关注家人的感受,好好跟家人说晚安。
四、部分典型问题的处理方法
1、疫情这个突如其来的意外改变了原有的生活节奏和秩序,如何处理好自己应对它的情绪?
A:首先你接纳你的情绪。现在由于疫情的发生,你的生活节奏和秩序都被改变了,这是正常的。接纳你所有的这些情绪,然后逐步的恢复秩序,先从吃该睡睡开始做起。
2、家人在微信群里看到一些未经证实的谣言容易焦虑,而且还传播焦虑,多次劝说无果。直到官方辟谣,他们才会认为那是谣言。劝说家人不信谣不传谣有什么好的方法?
A:和父母谈谈感受,问他们原因,并认同父母的感受,他们的恐慌就会降低一大半。也可以用一些巧妙的方法,比如我,把这个转发给我,或者我看到他们特别关注这样的消息,我就会告诉他说,不要转,千万别转,转发后你的微信号就被封号了,他们一听吓住了立刻就不会转了。
3、家人朋友外出卖菜或去超市时不愿意戴口罩,在这个非常的时期,我提醒他们戴口罩,反而会引发他们的反感,从而产生矛盾,这时该怎么处理?
A:其实这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盲目自大,自我合理化,会觉得“没事儿,我又没有接触带病毒的人”。对此,首先要理解他。其次,对他做好科普。
4、有些亲戚朋友不重视疫情,仍然到处串门。对于是否拒绝心里特别矛盾。这种矛盾心理该如何处理?
A:首先,不要太爱面子,直接拒绝,命比面子更重要。其次,理性的帮他分析,倾听他的恐惧,也可以让他睡前的听听音乐或者是听一听我们免费的音乐疗愈心理课程。
5、家人每天接收到很多负面消息,导致一天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严重时甚至晚上睡不着觉,该如何帮助家人化解负面情绪?
A:所有在现在这个时候特别爱信谣传谣,或者说是特别的恐慌的人,其实都是因为背后太恐惧了。不要否认他的恐惧,甚至跟他一起聊一聊恐惧,你也说一说你的恐惧。恐惧这个家伙,你越说出来,越表达出来,它就越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一起面对它,一起说道说道,怕什么呢?
老公的母亲因脑梗,瘫痪在床五年,后来皮肤上又患了鳞状细胞癌。这五年间,她基本上是在床上渡过的,在床上吃饭,床上大小便。
由于老公是个大孝子,非要回老家亲自照顾母亲。五年时间,以老公为主力,他另三个子妹辅助,保证老人身边随时有两到三人伺候。如果遇上老人住院,其他子妹还得过来轮流守护。
为了让老人少吃多餐,增加营养,家里专门安排一个人负责买菜,做饭,每天给老人做五顿饭。
老公专门负责给老人喂饭,喂药,擦药换药,功能锻炼,接屎接尿,帮助翻身,陪她看电视。
晚上老公与他母亲同住一屋,半夜起来喂水,换尿不湿,帮助翻身无数次,基本上没法睡觉。
老人住在楼上,五年没出过门,没下过楼。
那五年间,老公和他姐姐、姐夫全部精力都用在了照顾瘫痪的母亲。三个人从早忙到晚,都没什么歇息的时间。
尤其是到后期,老人病情严重了,连医院都不愿意接收。一天换无数次药,换无数次尿不湿,身上皮肤癌症处都臭了,加上又没有很完善的消毒方法,家里恶臭弥漫。家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久了,也不停生病。
更麻烦的是长时间照顾如此重病的老人,家人从身体到心理都已接近崩溃边缘。五年时间也无法顾及自己的小家和家里的孩子。
过去的家庭子女多,尚且可以轮流照顾老人,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而且 社会 竞争压力又大,如果家里老人真瘫痪卧床,一个孩子能承担得起这样的重任吗?
看到父母所住养老院里,那些瘫痪的老人有专业人员护理,专业设备消毒,老人干干净净,没一点味道。每天护理人员还把老人用轮椅推出来晒太阳,聊天,做 游戏 ,老人们过得快快乐乐的。看到这些老人,我们就在反思,老人瘫痪在床是送到护理更专业、更卫生的养老机构好?还是在各方面条件都不具备的家里好?
一开始会与到很多新问题,需要学习很多知识,疾病控制,心理疏导,各种家务活,做饭,营养搭配,,,,,自己要调整心态,保证自己的身体良好状态,只要用心很快就能适应,给自己鼓励,我能行,我是男子汉大丈夫,不给孩子舔麻烦,
您换位思考一下,没有父母会有您的今天吗
对每一个长期照顾卧床父母的人,我都身怀敬意。他们都值得尊重。因为: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一句心酸俗话。但是也说出了辛苦。
关于“居家隔离的心里反应”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武思源]投稿,不代表敏斯特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mster.com.cn/zsfx/202511-786.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敏斯特的签约作者“武思源”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居家隔离的心里反应”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居家隔离的心里反应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居家隔离易现的...
文章不错《居家隔离的心里反应》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