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小学生防震减灾手抄报地震是怎么形成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生防震减灾手抄报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地震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对整个社会有着很大的影响。
地震的术语和相关知识
地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1990年2月10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见下表),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地震起因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图 1—1)。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嗨,小科学家们!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科学的奇妙世界吧!在这个科技小报里,我们准备了一份科学小知识大餐,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快快吃起来吧!
植物的秘密
你知道吗?植物可是地球上神奇的小精灵。它们不需要嘴巴,也能自己吃东西,只需要阳光、空气和水,就能把它们变成营养丰富的果实。这就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厉害啦!
水的奇妙之处
水,是我们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它不仅可以喝,还是个神奇的变形小达人。它可以变成固体的冰,也可以变成气体的蒸汽。下次你喝水的时候,记得观察一下它的变化哦!
声音的秘密
声音是振动的传播,它可以让我们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可以传播 340 米呢!所以,当你在和爸爸妈妈说话的时候,声音已经飞了好远好远啦!
电的魔力
电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以照亮我们的夜晚,让我们用上电器。电是怎么来的呢?它可以来自电池、电线,还有雷电。记得不要乱碰电线,它可是很危险的哦!
磁铁的魅力
磁铁是一种神奇的石头,它可以吸附铁、镍、钴等金属。磁铁有两个极,分别是北极和南极。如果把两个磁铁的同极放在一起,它们就会互相排斥;如果把两个磁铁的异极放在一起,它们就会互相吸引。
太空的浩瀚
浩瀚的宇宙里,有着无数的星星、行星和银河系。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颗小星球,我们太阳系是 Milky Way 银河系中的一员。太空中还有很多未知的秘密,等着我们去探索呢!
科学的力量
科学就像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世界的奥秘。通过科学研究,我们了解了世界的运行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和技术,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小科学家们,科学无处不在,它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带着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一起走进科学的殿堂,用科学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发现更多的奥秘吧!
关于“小学生防震减灾手抄报地震是怎么形成的”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平蝶]投稿,不代表敏斯特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mster.com.cn/jyan/202510-527.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敏斯特的签约作者“平蝶”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小学生防震减灾手抄报地震是怎么形成的”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小学生防震减灾手抄报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文章不错《小学生防震减灾手抄报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