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防震减灾的抗震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防震减灾的抗震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国对于地震的预防大体上分为预测和预防两个方面。预测是通过观测仪器所记录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预报,从而达到减轻震灾的目的。另一条途径就是预防,因为人和财产的伤亡损失主要是在建筑物内造成的,所以,加强房屋抗震的工作十分重要。
加强房屋的抗震工作,在基本建设的投资上可能增加一些,但从长远的观点看还是有利的,特别是某些大城市、大工矿、交通干线、电力枢纽、国际工程等政治、经济中心,在确定地震危险区之后,更应该严格按照防震抗震设计的要求进行建设,做到有备无患。
精心施工,注意质量
唐山地震使整个唐山市几乎全部毁灭,其主要原因之一是震前的唐山是一座没有设防的城市。
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地震对人类最大的破坏大多是以建筑物的倒塌造成的。可以说建筑物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命及财产的安全,为了把地震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国务院于1994年确定了防震减灾十年目标,即:“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争取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大中城市和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具有抗御6级左右的地震的能力。”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199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防震减灾条例》,2001年11月国务院又颁布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这些法规都明确规定:重大建筑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震区群众在实践中对房屋抗震经验进行了总结:
(1)地基要严格处理,夯实打牢;
(2)房屋布局和结构要合理;
(3)房屋要矮,各部位高低最好一致;
(4)尽量减少屋顶重量;
(5)砌墙沙灰饱满,增加墙体的抗拉强度和整体性;
(6)多层建筑物应尽量使用框架结构,至少应使用地梁、圈梁,增加房屋的整体性。
总之,注重建筑质量,加强抗震设防,做好震前建筑工程的抗震工作,对于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大意义。
抗震设防工作的含义
抗震设防主要对建(构)筑物而言,是加强建(构)筑物抗震能力或水平的综合性工作。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应在场地、设计、施工三个方面严格把关,即由地震部门审定场地的抗震设防标准,设计部门按照抗震设防标准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施工单位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建设部门检查验收。已建工程可视工程的重要程度和风险水平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补做相应的抗震加固。
新建工程的主要问题
一是对新建工程抗震设防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不按新的抗震设防管理程序办事;三是普遍忽视结构质量,片面追求外部装修。
怎样选择建筑场地
一般地说,建筑场地的选择应避免以下几种情况:
(1)活动断裂地带中容易发生地震的部位及附近地区;
(2)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和松软的土地;
(3)地下有溶洞的地方,在石灰岩地区,如有较大的溶洞,地震时可能造成局部塌陷,因此,在其上部不应建筑高大或沉重建筑物;
(4)地势较陡的山坡、斜坡及河坎旁边,建在这些地方的建筑物不但容易倒塌,而且还会由于山崩、滑坡而被淹没,或者由于重力关系而下滑。
当建筑的各项条件相同时,建筑在比较牢固的地基上和建筑在松软地基上的建筑物,一个可能完整无损,一个可能破坏倒塌。
因此,建筑时,必须注意地基的地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指建筑物抵御地震破坏的综合能力。为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地基必须好,要求土质坚实,地下水埋藏较深,地震时,地基不致开裂、塌陷或液化;在不宜建设的地基上建筑,必须首先作好地基处理;
(2)建筑物平、立面要力求整齐,高度不要超过规定,避免过于空旷、尽可能使开间小、隔墙多,以增加水平抗剪能力。如有特殊要求,必须事先采取措施;
(3)建筑材料要有足够的强度,联结部位或薄弱环节要加强,增加建筑物的整体性能,同时必须保证施工质量;如果是单位或国家投资建的重要建筑物,则必须请专业人员按国家颁布的规范进行设计。
设防要求和设计规范
(1)建设工程抗御地震破坏的准则和在一定风险水准下抗震设计采用的地震动参数或地震烈度称为抗震设防要求。
(2)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所遵循的原则和具体技术性规定称为抗震设计规范。增强抗震性。
建筑质量和抗震设防
施工质量的好坏,对房屋的抗震性能影响很大。尽管建筑设计合理、场地选择适当,如果不注意施工质量,同样达不到抗震的目的。
施工质量涉及到建筑材料的选择、灰浆的制法和使用、砌筑工艺等方面。建筑材料应选择强度大的材料,有条件时,应尽量采用轻质材料,如荆条、木筋草、石棉纤维板、矿棉板、石膏板、草纤维板、玻璃钢制品等;砌筑时,要保证灰浆饱满、砌体结实。砖石表面要干净、干砖要浸水后再砌,这样才能使砖石与灰浆粘结牢固。所有的墙身砖砌必须犬牙交错,互相咬衔,不能砌成通缝,尤其是转角处,更应注意;木骨架的榫眼大小和距离要恰当,这样才能使榫头紧密结合而不致削弱木构件的强度。混凝土的配制一定要严格按配方比例下料,浇注件内的混凝土应均匀无气孔等。
总之,精心施工,注意施工质量是保证建筑物具有抗震性能的重要方面。如果建筑材料等各方面都很好,而施工不好,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肯定不会好。相反,即使建筑材料稍差,如果注意了施工质量,也能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这是相辅相成的。
地震数字 ·最大的地震是日本的9.0级地震,发生在2011年3月11日。
·最深的地震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尼苏拉威西岛以东,震级6.9级,震源深度720公里。
·地震基本烈度最高的国家是日本,全国的地震烈度都在九度以上。
·地震最少的大国是巴西。
·各国学者公认的对人类有实际意义的预报是1975年中国对海城7.2级地震的预报。
·造成经济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95年1月17日发生在日本阪神的7.2级地震,损失1000亿美元。
·世界上最早观测记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是我国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发明的,记录了公元132年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 ·烈度最高的地震是1920年12月16日发生在宁夏海原的8.5级地震,震中烈度12度。
·我国最大的地震为1920年发生在宁夏海原和1950年发生在西藏察隅的两次特大地震,震级均为8.5级。
·死亡最多的地震是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陕西华县的8级地震。死亡人数“其奏报有名者83万有余,不知名者复不数计”。
·破坏和损失最大的地震是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96亿元人民币。
·我国发生地震最多的省份是台湾省。
·我国是板块内部发生地震最多的国家。死亡人数占全世界因地震而死亡人数的60%。
·我国自建的第一个地震台是北京鹫峰地震台,于1930年开始记录。
·我国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69年4月10日发生在吉林省珲春的地震,深度达555公里。
·我国历史上发生8级以上地震共计17次。
·我国共划分为23个地震带。
·世界上有两个特大的地震带,即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全世界99%的地震发生在这两个地震带上。
·我国有300多个城市,其中一半位于基本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20个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有70%位于烈度七度和七度以上地区。
·世界上死亡5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17次,其中有7次发生在我国。一次性死亡20万人以上的地震共发生4次,全都在中国,一次在宁夏,还有一次在四川。
防震减灾日 1989年,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将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确定为“国际减灾日”,旨在唤起国际社会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视,敦促各国政府把减轻自然灾害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在设立“国际减灾日”的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设立本国的防灾减灾主题日,有针对性地推进本国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如日本将每年的9月1日定为“防灾日”,8月30日到9月5日定为“防灾周”;韩国政府自1994年起将每年的5月25日定为“防灾日”;印度洋海啸以后,泰国和马来西亚将每年的12月26日确定为“国家防灾日”;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6级地震后,巴基斯坦政府将每年10月8日定为“地震纪念日”等。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不断增加,重大自然灾害乃至巨灾时有发生,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在这种背景下,设立“防灾减灾日”,既体现了国家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重视,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立“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全民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关于“防震减灾的抗震方法”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泪染素衣]投稿,不代表敏斯特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mster.com.cn/yule/202511-2214.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敏斯特的签约作者“泪染素衣”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防震减灾的抗震方法”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防震减灾的抗震方法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我国对于地震的...
文章不错《防震减灾的抗震方法》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