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哺乳动物中三个亚纲各有什么主要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哺乳动物中三个亚纲各有什么主要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原兽亚纲
(1)卵生,产具壳的卵,雌性有孵卵行为;
(2)口无肉质唇,成年无齿,代以角质的鞘等;
(3)乳腺管状,但没有乳头,乳腺的导管开口于腹部的乳腺区;
(4)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
(5)体温低而不恒定,在26-35℃之间变化,如鸭嘴兽。
2、后兽亚纲
(1)胎生,但尚不具备真正的胎盘;
(2)泄殖腔趋于退化,但尚留有残余;
(3)具有乳腺,乳头位于育儿袋内;
(4)大脑皮层不发达,无胼胝体;
(5)具异型齿,但门齿数目偏多;
(6)体温较为恒定。
3、真兽亚纲
(1)具有真正的胎盘;
(2)不具泄殖腔;
(3)乳腺充分发育,具有乳头;
(4)大脑皮层发达,有胼胝体;
(5)具异型齿,但齿数趋于减少;
(6)有良好的调节体温的机制,体温一般恒定在37℃。
哺乳类动物的身体结构
1、骨骼结构
哺乳动物都有一对枕髁,是头骨和第一颈椎形成关节,从而能使活动更加自由。又次生的口腔骨质硬颚,使鼻腔与口腔隔离,呼吸空气时,气体不会进入口腔,使哺乳动物能在咀嚼食物的同时呼吸空气。
2、耳朵
多数哺乳动物的耳朵长在外部,能使声音直接进入大脑,如猫的漏斗形耳廓能将声波导入内耳,使猫迅速地捕捉到声音,判断声源的方向。
3、鼻子
许多哺乳动物鼻子后部的黏膜远大于人类的鼻黏膜,因此嗅觉要比人类发达。非洲狮能用嗅迹标明其种群的领地,受过训练的猪能嗅出生长在地下的松露。
4、舌头
哺乳动物的舌头很发达,能在口腔内灵活地活动。例如,鹿、牛等食草动物的舌头能自如地将草料卷入口中;虎、狮子等肉食动物能用舌头将水舔入口中。
5、牙齿
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前臼齿与臼齿之分,形态与功能各异。此外,哺乳动物因食性的差异,牙齿形态产生进一步特化,例如食肉动物的犬齿发达,前臼齿和臼齿齿尖锋利,利于撕裂、切割食物。
6、尾巴
哺乳动物的尾巴是其脊椎的延长。不同种类的哺乳动物的尾巴在大小、形状及功用上又各有不同。马尾又粗又长,能驱赶蚊蝇和小虫;狐狸的尾巴长满浓密的毛,具有很好的保温作用。
猴体形中等,四肢等长或后肢稍长,尾巴或长或短,有颊囊和臂部胼胝,营树栖或陆栖生活,这是猴类的共同特征。猴类的大多数头骨具大的颅腔,呈球状,这是由于颌部变短,脸部变扁所致;眶后突发育形成骨质眼环,或全封闭形成眼窝;多数种类鼻子短,其嗅觉次于视觉、触觉和听觉,某些低等种类在脑中具有高度发达的嗅觉中枢,并在很大程度上靠嗅觉行动。某些狐猴有较长的鼻部。金丝猴属和豚尾叶猴属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长鼻猴属的鼻子大又长。这些特殊的类型是因肌肉或软骨发育形成的。脚的拇趾和它趾能对握,使得手和脚成为抓握器官。掌面裸出,有指、趾纹,纹路形态不一。具有非常软或宽的足垫,除黑猿外,皆为行性。多数种类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一般前后肢长相差不大,唯长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后肢长得多。卷尾猴科大部分种类的尾巴具抓握功能,有“第五只手”之称。
猴子。是三种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的成员,灵长目是动物界的种群,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
猴并没有形成一个“自然群组”,现存并所知的有264种猴。另外由于猿类似猴,黑猩猩、长臂猿等在非正式场合也常被称为猴,但生物学家并不认为它们是猴。这就区别于种类的不同而导致的相貌的区别。猴没有任何显著的特征,因为它们的特征都是源于类人猿和猿。
猴种类的部分特征差不多,例如很多新世界猴会有缠卷的尾巴,这样当它们爬树时就可以用来抓着树枝,相反旧世界猴就没有缠卷的尾巴,而是有较小的鼻孔,鼻孔之间的距离也较近,部分的背部有硬皮,就像嵌入的座椅靠垫般;部分也像人类有三色的视力;其他则是两色视或单色视。虽然新旧世界猴,像猿,都有向前的眼睛,但二者的脸部却是不同的;而每种类的猴仔都有某些特征一样,例如鼻子,颚部和臀部的类型。因此如果要明白猴的话,必须去学习它们的个别不同的特征。
简介:
猴是灵长目动物的俗称。灵长目是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它吃果子。猴子一般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猴种类的部分特征差不多,例如很多新世界猴会有缠卷的尾巴,这样当它们爬树时就可以用来抓着树枝,相反旧世界猴就没有缠卷的尾巴,而是有较小的鼻孔,鼻孔之间的距离也较近,部分的背部有硬皮,就像嵌入的座椅靠垫般;部分也像人类有三色的视力;其他则是两色视或单色视。虽然新旧世界猴,像猿,都有向前的眼睛,但二者的脸部却是不同的;而每种类的猴仔都有某些特征一样,例如鼻子,颚部和臀部的类型。因此如果要明白猴的话,必须去学习它们的个别不同的特征。
种群分布:
猴是一个俗名,灵长目中很多动物我们都称为猴。灵长目是哺乳纲的一目,它属于动物界最高等的类群,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它趾(指)对握。包括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原猴亚目颜面似狐;无颊囊和臀胼胝;前肢短于后肢;拇指与大趾发达,能与其他指(趾)相对;尾巴能卷曲或缺如。猿猴亚目颜面似人;大都具颊囊和臀胼胝;前肢大都长于后肢;大趾有的退化;尾长、有的能卷曲,有的无尾。按区域分布或鼻孔构造,猿猴亚目又分为阔鼻猴组,又称新大陆猴类;狭鼻猴组,又称旧大陆猴类。本目包括11科约51属18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非洲和美洲温暖地带,大多栖息林区。灵长类中体型最大的是大猩猩,体重可达275千克,最小的是倭猴,体重只有70克。树科的头骨特征与某些十分原始的原猴类颇相似,许多解剖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曾把它包括在灵长类内,但其外部形态和生态习性却与灵长类有很大差异,因此,现代分类学家已把它独立成树目。
灵长类化石发现于北美、欧洲和亚洲的古新世至渐新世地层中,在非洲和欧洲发现于中新世,而在南美、非洲和马达加斯加则发现于更新世。灵长类的进化已有6000万年历史,从世界各地发现的早期灵长类化石属原猴类,其中60多属现已绝灭。美洲已没有原猴类,只是在亚非大陆、马达加斯加岛和印度洋一些岛屿上,还生存着少数与5000万年前的原猴类极为相似的种类。猿猴类的历史可追溯到3000~5000万年以前,大约在1500~2000万年以前,猿类的祖先就已遍布欧、亚、非三大洲,但现今却仅残存于亚洲和非洲的热带。
在中国古籍中,猴子的别称有禺,果然,独,狨等。据《白虎通》记述:“猴,侯也,见人设食伏机,则凭高四望,善于侯者也。”侯,是等待、观望的意思。
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北部山区,每年5月7日是“敬猴节”。而泰国的北部山区,每年的11月1日是“猴子运动节洲”。
形态特征:
猴子和人一样,同属于动物学中的“灵长目”。灵长类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主要特点是:
四肢长并有明确分工,关节灵活而运用自如,拇指可与其它四指对握,双手具有一定的操作功能;
具有辨别色彩的能力;
双目和人类相似,长在头部前方,具有“双视”功能,能准确判断距离;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 - 猴子
关于“哺乳动物中三个亚纲各有什么主要特征?”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睢翼杨]投稿,不代表敏斯特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mster.com.cn/jyan/202511-2321.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敏斯特的签约作者“睢翼杨”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哺乳动物中三个亚纲各有什么主要特征?”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哺乳动物中三个亚纲各有什么主要特征?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
文章不错《哺乳动物中三个亚纲各有什么主要特征?》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