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调查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调查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调查植物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采用样方法,要注意随机取样(降低取样误差).
(2)由于低潮带、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的土壤湿度不同,因此应种植不同特性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3)人们通过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属于次生演替,这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4)图中沙氏变色蜥捕食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同时又和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共同竞争地面草食动物.因此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第三、四营养级.图中第一营养级为樟毛等植物,固定的能量为a,第二营养级为小型飞行草食动物(b)、大型飞行草食动物(d)、地面草食动物(e),因此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 b+d+e |
| a |
(5)由于研究者提出“土壤含水量是沙棘生长的限制因素”,因此土壤含水量为实验的自变量,因此: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种植,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B组设计方案为土壤含水量与海档林带相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或土壤含水量比灌草丛带低,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
故答案为:
(1)样方法,随机取样
(2)水平.
(3)次生演替.
(4)捕食、竞争 ? 3、4?
| b+d+e |
| a |
(5)土壤含水量与海档林相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缺一不得分),A组长势显著强于B组.
关于“调查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冰香]投稿,不代表敏斯特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ap.mster.com.cn/jyan/202511-2299.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敏斯特的签约作者“冰香”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调查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调查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调查植物群落的野外调查方案》内容很有帮助